ZHONGFU
官渡黃河大橋正式通車 河南境內已通車的黃河大橋達到25座
來源:大河客戶端 瀏覽次數:2413
黃河河南段已建的16座黃河公路橋梁分布示意圖
G209線三門峽黃河公路大橋
S247南村黃河大橋
小浪底壩區交通橋
S245小浪底黃河公路大橋
G207線洛陽黃河公路大橋
G55洛陽吉利黃河公路大橋
S237南河渡黃河公路大橋
S87桃花峪黃河大橋
G107線鄭州花園口黃河大橋
鄭州公鐵兩用橋
G4鄭州劉江黃河大橋
G45開封黃河大橋
S213開封黃河大橋
G106線東明黃河大橋
德商高速公路鄄城黃河大橋
官渡黃河大橋
馮帥合成
編者按
10月16日,河南境內滔滔黃河之上,隨著被譽為“黃河第一跨”的官渡黃河大橋正式通車,又一條平坦通途將黃河兩岸緊緊相連!
官渡黃河大橋的開通,標志著省會鄭州和豫北重鎮新鄉之間,再一次實現了“親密對接”。作為連接兩個城市的第四座黃河大橋,這座橋,讓兩地百姓從此又多了一條跨越黃河天塹的往來快速通道。
來自河南省相關部門的最新數據顯示,到目前,河南境內已通車黃河大橋25座,多座大橋還在緊鑼密鼓建設之中。黃河的橋,不僅僅是一個黃河地標符號,更是黃河兩岸經濟繁榮發展的推動者和見證者。
今天開始,大河報·大河客戶端推出“黃河的橋”特別策劃系列報道,為您講述自帶流量的一座座黃河大橋,怎樣一次又一次“刷新流量”,助力黃河兩岸飛速發展,給百姓帶來無盡驚喜與福祉。
□策劃:城市運營管理中心執行: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李巖通訊員楊天舒文圖
滔滔黃河,奔騰不息。橫跨波濤之上的黃河大橋,就如同滔滔黃河的金腰帶,也如同一條條騰飛的巨龍,讓天塹變通途,給兩岸人民帶來了無盡福祉。
10月16日,設計時速達100公里的官渡黃河大橋正式開通,值此可喜可賀之際,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從河南省交通運輸廳、黃河大橋建設單位及河南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等相關部門采訪得知,河南境內的黃河大橋,堪稱中國近現代橋梁史的百科全書,尤其是在改革開放之后,得益于黃河大橋建設加速度,黃河兩岸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長足發展。
省內已通車黃河大橋25座多座還在建設之中
10月15日上午,孟州市化工鎮許莊村,孟州黃河大橋建設單位——中交一公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項目部所在地。得知官渡黃河大橋將于10月16日通車的消息,項目部多位工作人員都十分激動。“又一座黃河大橋要通車了,黃河兩岸又多了一條便捷通道。這個福利,等2年后孟州黃河大橋建成通車,我們也會送給大家!”一位員工說。
這個正在進行中的“福利”,許莊村的不少村民更是期待。因為,現在他們要去黃河南岸的鞏義、偃師、洛陽等地,需要繞道溫縣或洛陽吉利區,繞行距離最遠得近百公里,非常不便,而大橋一旦建成,數公里即可直達南岸。
10月15日,河南省交通運輸廳相關人士介紹,加上16日通車的官渡黃河大橋,目前河南省內已有建成通車高速公路橋7座,普通公路橋9座,共計16座已通車的黃河公路大橋,另有鄭焦黃河大橋、孟州黃河大橋等多座黃河大橋在建。這些黃河大橋,不少設計工作由河南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擔。該院總工程師劉東旭說,除了這些公路大橋,河南省境內還有不少鐵路跨越黃河,如果加上這些。目前,河南省境內已通車黃河大橋總量達25座。
改革開放前的70余年我省僅建成3座黃河大橋
河南省交通運輸廳相關人士說,黃河河南段大橋建設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但受諸多因素影響,發展非常緩慢,至改革開放前,黃河河南段只有三座大橋,即京漢鐵路鄭州黃河大橋、京廣鐵路鄭州黃河大橋和國道207洛陽黃河公路大橋,三橋相加總長不足1萬米。
京漢鐵路鄭州黃河大橋(老橋)1906年4月1日通車,該橋全長3015米,是新中國成立前最長的大橋,被稱為“中國鐵路橋梁之母”,但該橋建成后一直命運多舛,不僅單線橋通行能力有限,而且橋基僅入河床13米,黃河的不斷沖刷,連年戰火的摧殘,致使該橋建成不久后即成為危橋,歷史上很長時間列車過橋最高時速不能超過10公里。1958年7月,黃河特大洪峰又將該橋沖斷幾孔,致使京廣鐵路運營中斷。
1958年,新中國第一座黃河鐵路橋——位于老橋下游500米處的京廣鐵路鄭州黃河大橋開建,僅經過短短22個月緊張施工,就于1960年4月20日建成通車。該橋全長2889.3米,有71孔、72個橋墩,每孔跨度為40.7米,行車時速提升至100公里,該橋是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在黃河上自主建造的第一座雙線鐵路橋,也是當時黃河上設計標準最高、建造規模最大的橋梁。
上世紀70年代,隨著國家經濟發展,河南人建橋夢逐步變成現實。1974年,國家投資4037.30萬元,在洛陽市北黃河孟津渡口和孟縣之間,開工建設了全長3428.9米的洛陽黃河公路大橋,今天看來這座橋面寬度僅11米、行車道寬9米的大橋已落伍,但在當時卻是河南省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黃河公路大橋。該橋1977年1月2日建成通車后,成為當時黃河上最長的公路橋梁。
時至今日,這三座黃河大橋中最老的京漢鐵路鄭州黃河大橋已于1987年7月退役,除留下南岸五孔作為工業文物外,其余鋼梁全部拆除。京廣鐵路黃河大橋經過54年運行,也于2014年5月16日被鄭焦城際鐵路黃河大橋取代。目前正在使用的僅剩下洛陽黃河公路大橋。
今天,這三座大橋矗立在千里河段上,構成了改革開放前黃河河南段橋梁早期建設的全部歷史,堪稱“河南黃河橋博物館”。
改革開放后黃河大橋建設“加速度”
河南省交通運輸廳相關人士介紹,改革開放后,國家經濟社會有了長足發展,公路建設投資體制改革也提上議事日程,“收費還貸,滾動發展”政策的正式出臺,推動我省黃河橋建設全面駛入快車道,昔日天塹開始變為通途。
“提起改革開放后我省黃河大橋建設,不能不提新菏鐵路長東黃河鐵路大橋和鄭州黃河公路大橋,因為這兩座大橋分別是改革開放后我省建設的第一座黃河鐵路大橋、第一座黃河公路大橋。”上述人士說。
新菏鐵路長東黃河鐵路大橋,為新鄉至兗州鐵路跨黃河特大橋,該橋起點西岸河南省長垣趙堤鄉趙堤村,止于東岸山東省東明縣沙窩鄉楊寨村,全長10282米,為當時國家最長的單線鐵路橋。該橋1986年11月建成通車后,有“亞洲第一長鐵路大橋”的美譽。
作為改革開放后我省第一座黃河公路大橋,鄭州黃河公路大橋南起鄭州市花園口,北抵原陽縣劉庵村,全長5549.86米,橋寬18.5米,可并行4輛55噸的重型汽車,在當時號稱“亞洲第一大公路橋”。大橋1984年開工建設,于1986年9月30日正式建成通車,使鄭州到新鄉的里程比走老橋縮短13公里,極大地改善了南北交通。
“繼鄭州黃河公路大橋建成通車后,我省眾多黃河大橋相繼建成,可以說就像雨后春筍一樣,形勢喜人。”該人士說。
天塹變通途助力河南經濟社會發展
河南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劉東旭說,在改革開放后黃河大橋加快建設的同時,黃河河南段大橋還注重設計,薈萃了多種橋型,簡支梁T型結構橋、連續梁結構橋、鋼管混凝土大跨度拱橋、斜拉橋、懸索橋等眾多橋型都能在黃河河南段見到,堪稱一座美麗的橋梁博物館。
他舉例說,2004年10月1日正式建成通車的京港澳高速公路劉江黃河公路大橋,全長9848.16米,寬50米,雙向8車道,是黃河上的第一座鋼管拱形特大橋,同時也是當時國內最長、最寬的高速公路大橋,被譽為“黃河上最漂亮的大橋”。
河南省交通運輸廳有關人士表示,諸多黃河大橋的建成通車,使我省公路網、高速公路網和鐵路網不斷得到完善,對促進南北經濟交流,推動沿黃城市群乃至中原城市群建設發揮了重大作用。
“河南境內黃河大橋的建設節奏,與經濟社會的發展節奏緊密相關,投用的橋梁越多,經濟社會發展越快,這是一個正比的關系。”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認為,目前河南省內黃河大橋雖有了很大發展,但還不能完全滿足經濟社會的發展需求,“在推進大交通、大發展的進程中,黃河大橋的正面價值還有待進一步釋放,我們都希望,通過黃河大橋的加快建設,能推動鄭新、鄭焦等城市一體化發展。”他說。